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文化 > 非遗 > 正文

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成功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1-10 17:2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裴斐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原标题: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成功
 
        不算作废的牛角弓,爱制弓又爱射箭的藏族牛角弓非遗传承人奥松多杰和伙伴四年只制作了300余张弓,但他对此却表示满意,他说:“传承需要精益求精。”

  中国唯一“民族射箭运动之乡”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即将挨村挨户开始射箭比赛,县城内的牛角弓制作厂房内,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石头,同行的记者好奇,“制作牛角弓的厂房怎么只堆放着这么多的石头?”

  为解答疑惑,这家牛角弓制作公司的创始人奥松多杰建议记者走近看看。原来,每块石头底下都压有一根打磨好的牛角,牛角便是制作牛角弓最基本的原料。“两只牛角只能做出一张弓。”奥松多杰介绍,“这是古法制弓的一部分,牛角太弯,所以要靠自然的办法让牛角定型,一块石头压一片牛角,要压一个月。”

  “因为这种办法费时,也费石头,也有人把牛角煮软,用熟牛角来定型。”奥松多杰介绍,但这不算古法制弓,虽然快,但做出的弓寿命很短。

  关于制作牛角弓,奥松多杰心里有一本厚厚的“弓谱”。

  决定牛角弓是否上乘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铺筋,牛角弓只有铺了牛筋,才能承受住射箭时弓弦的拉扯。“要把牛筋撕成头发这么细,越细越好”,奥松多杰介绍,“撕筋完成后,还要梳。”梳筋前先要把筋放在水中泡软,再一缕一缕拿起,平铺起来,一遍一遍,梳去过短或断裂的筋,留下质好的筋。

  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铺筋程序才开始,把薄薄的一缕筋丝铺在弓背上,阴干,再铺一层,再阴干,反反复复,要铺十余层。“如果图快,铺三四层也能做出来,但是……”奥松多杰摇摇头没再说下去。

  泡了水的牛筋、粘牛筋的猪皮胶味道腥臭,生牛角在切割打磨时产生的焦味同样刺鼻,奥松多杰开玩笑,“每次梳筋、铺筋,再闻到牛角的焦味,我都被熏的晕晕乎乎。”

  厂房另一房间内,木架上放置着制作完成已经上好弦的牛角弓,幸运的话,这是牛角弓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晾晒观察。奥松多杰拿起其中一张,指着弓身说:“你看这里铺筋就没有铺好,就得重新做。”

  “铁匠、木匠、画师;男人、女人、小孩;刀子、剪子、锤子;牛角、蛇皮、羽毛……”奥松多杰用一系列名词描述了制作牛角弓的场面,他回忆,自己和朋友曾试图统计制作牛角弓需要多少道程序,“到最后也没数清楚,大概是230多道工序吧,这还是一次性做成功的。”

  “就像磕长头,我知道过程漫长,但心里很舒服。”奥松多杰告诉记者,“我们的信仰要求我们做事要一步一步来,不光是制作牛角弓,唐卡、堆绣、玛尼石雕刻都要‘慢慢来’。”

  2012年,奥松多杰开始雇佣当地的残疾牧民一同制作牛角弓,打磨牛角等工作都是由他们来完成,奥松多杰说,这也是在做善事,这份工作让他们有了存在感,所以做东西也更加细致。

  “不管作为民族的瑰宝还是现在的体育用具,我就是想把牛角弓做成艺术品。”奥松多杰告诉记者。

  现在,奥松多杰的牛角弓已经有了固定的“粉丝”,美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国的射箭爱好者都在奥松多杰这里预定牛角弓,等待两年后赴中国尖扎取弓。

  牛角弓不亚于现代材料制作的弓,技术难度高,制作周期长,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标题: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成功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
  • 非遗传承的三境界:脚踏实地为最高境
  •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影像虽好,还需多措并举
  • 不要把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对立
  •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陕西郑国渠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 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
  • 古琴非遗保护获重大成果 破译“天书”有据可查
  • 源远流长的七夕节——各地七夕习俗
  • 文化遗产技术应用应“不忘初心”
  •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 走近非遗传承人:怀揣剪子 绽放心花
  • 普及中国传统节庆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金坛雀舌茶道会获评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
  • 膝盖已碎!300架节庆无人机灯光表演亮瞎眼
  • 千年古刹云居寺曾埋藏佛舍利
  • 法海寺壁画获得技术重生
  • 超实用!常见的佛教禁忌和规矩全在这里了
  • 有石龟有石塔 南京青龙山树林里发现明代寺庙遗
  • 欧洲最大佛教寺院迎来机器僧 讲经说法并兼职扫
  •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 为何普洱茶在收藏界会陷入“吸金”困境
  • 中国茶文化做客尼泊尔
  • 普洱茶:是饮品、藏品 还是理财工具
  •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 助力茶产业升级转营 第十七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
  •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 解读茶文化 细说喝红茶的好处
  • 福建茶叶文化演变
  •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 茶艺的缘起与成长
  •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
  • 五彩缤纷的世界茶文化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