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文化 > 非遗 > 正文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0-18 13:54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薛帅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赵慧萍在展示荣宝斋木版水印印刷环节  薛 帅 摄影

     说到坐落于北京市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不会陌生,它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名人字画、喜寿屏联、文房四宝充斥在这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内,高水准的工艺与良好的信誉令其在业内长盛不衰、历久弥新。
 
    说到荣宝斋众多绝技中最为出色的工艺,恐怕就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版水印技艺。近日,为了庆祝木版水印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作品展在北京荣宝斋与公众见面,“木版水印”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展中国书画精髓
 
      展览中,百余种木版水印作品齐亮相,涵盖了不同时期书画名家的经典佳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制作过程历时8年之久,雕刻木版1667块,套印6000多次,使用了与原画完全相同的材料与珍贵颜料。“木版水印技艺所蕴含的严谨、细致,乃至我们现在讲的工匠精神,在这里都有很好的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马文辉说。
 
      在展出的作品《簪花仕女图》中,无论是仕女们逗犬、拈花、扑蝶的动作神态还是人物的毛发、服饰的褶皱都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由于材料难得,当时只印制了数幅,非常珍贵。”荣宝斋木版水印工艺坊副经理王云霄说,至今,荣宝斋共印制出版了大小不同、品类繁多的古今书画5000多个品种,行销48个国家,曾在30个国家举办过展览,并曾在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实际上,“木版水印”这一名称的由来就是荣宝斋根据这门技艺的生产方法和用料特点而创造出来的。据王云霄介绍,雕版印刷在我国有1000多年的历史,木版水印是在雕版印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我国特有的彩色版画印刷技艺,木版水印在对传统版画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以刀代笔,刻制印版,根据画稿笔触进行分版勾摹,并刻成若干块木版,然后对照原作,由浅入深、逐笔逐色地依次叠印,历经勾描、雕刻、印刷3道工序100多个步骤,完美再现了中国传统书画的笔墨形态和艺术神韵。
 
      木版水印所追求的艺术精神即形似与神似。名人字画往往稀有而珍贵,随着私人藏家的收藏,逐渐便会在市面上消失,这已是普遍现象。“在保证原作艺术风格不变、艺术魅力几乎不减分毫的情况下,用木版水印技艺来‘复制’、传承中国画水墨淋漓的气质、气势磅礴的精神,这是最佳的选择。”木版水印技艺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赵慧萍说。
 
      三道核心工序:细微之处见功夫
 
      在木版水印的制作流程中,勾、刻、印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勾描是木版水印的基础。”木版水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肖刚多年来专攻勾描,一做便是40多年。“第一步先把画稿上不同的笔触和颜色进行分版,凡同一色调的笔迹均划归于一套版内,原作上有多少颜色层次,就描成多少张稿子,即分成几套版。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至八九套不等,画面工细复杂的要分到几十套甚至上千套。”肖刚告诉记者,为了如实地再现原作精神,依照作品的不同,通常要把各套版面的线条和轮廓用墨线分别勾在半透明的燕皮纸上。“勾描时无论原作多么繁杂工细,线条多么粗犷写意,都要把精微之处描绘出来,把作品的笔墨情趣如实反映出来。”
 
      之后的步骤便是雕刻,将勾描好的墨稿粘在木板上付刻。雕刻所选用的板材大都是梨木,其表面要刨得平整光滑。据了解,雕刻者以月牙形的刻刀在木板上进行精雕细刻。要求操刀如笔,能灵活掌握走刀力度,通过刀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将线条的转折、顿挫雕刻出来。此外,雕刻者除依据墨线一丝不苟地雕刻外,还需参看原作,细心领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原作的笔法和特征传达得惟妙惟肖。
 
      “印刷作为最后的工序,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它要求印刷者不仅要有熟练的印刷操作技术,而且要熟知绘画的技法,这样才能应对作品中的一些微妙的细节和浓淡干湿的变化,复制出原作所特有的艺术风格。”赵慧萍说,各分版刻成后,需依次逐版套印成画。操作中,要求技师能准确把握水印工具的快慢节奏和力度变化,同时还要能整体控制周围的湿度,以确保水印作品的质量水平。
 
      赵慧萍随手拿来一幅刚印制完成的作品,举例说:“像这幅画,一般用30多块版,印的时候,要按照画家作画时前后顺序,依次安版,和画家作画的过程是类似的。”
 
      匠人需匠心,新人用新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特意展出了用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用传统技法印制油画是木版水印技艺的一次大胆尝试,体现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创新与拓展。“制作工艺上更多的是继承。但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文化形态及内容,我们就是要把传承过来的东西与这个时代的审美与需求很好地衔接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改变、一种前进、一种创新。”赵慧萍说。
 
      面对传统手工技艺普遍面临生存困境的今天,荣宝斋木版水印的情况要好得多。“虽算不上门庭若市,但如今来荣宝斋求职从业的毕业生很多。”在肖刚看来,优秀的传统工艺在今天依然是个“铁饭碗”,但对人才的培养也有选择。“除了天资,更重要的是个人意愿与兴趣。”接受采访的多位师傅工龄均在30年以上,他们都认为,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在这一行里仍是传承的重要方式。“学的人不少,但学出来也确实需要年头,在一次次的制作过程中,在一年年的积累中,方见功力的日益成熟。”
 
      “如今提倡工匠精神,匠人是一种精神,匠心是一种美德。首先,你得喜欢这个行业。敬业精神是第一位的。”赵慧萍已经在这一行干了32年,依然认为学无止境。谈到与老一辈技艺之间的比较,她充满了自信。“《百花诗笺谱》为什么比之前印得好?过去要达到颜色的渐变,需要分出版来,但现在我可以直接在一个平面上让它出来三种颜色,通过一块版就能达到。现在的从业者专业素质都大幅度提升了。我们也在根据社会需求、时代需求、市场需求去开拓我们的发展空间。”
 
原标题: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
  • 非遗传承的三境界:脚踏实地为最高境
  •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影像虽好,还需多措并举
  • 不要把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对立
  •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陕西郑国渠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 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
  • 古琴非遗保护获重大成果 破译“天书”有据可查
  • 源远流长的七夕节——各地七夕习俗
  • 文化遗产技术应用应“不忘初心”
  •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 走近非遗传承人:怀揣剪子 绽放心花
  • 普及中国传统节庆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金坛雀舌茶道会获评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
  • 膝盖已碎!300架节庆无人机灯光表演亮瞎眼
  • 千年古刹云居寺曾埋藏佛舍利
  • 法海寺壁画获得技术重生
  • 超实用!常见的佛教禁忌和规矩全在这里了
  • 有石龟有石塔 南京青龙山树林里发现明代寺庙遗
  • 欧洲最大佛教寺院迎来机器僧 讲经说法并兼职扫
  •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 为何普洱茶在收藏界会陷入“吸金”困境
  • 中国茶文化做客尼泊尔
  • 普洱茶:是饮品、藏品 还是理财工具
  •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 助力茶产业升级转营 第十七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
  •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 解读茶文化 细说喝红茶的好处
  • 福建茶叶文化演变
  •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 茶艺的缘起与成长
  •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
  • 五彩缤纷的世界茶文化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