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艺术 > 书画 > 正文

扒一扒名家作品的华丽外衣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0-29 13:57  来源: 证券时报  作者: 孔伟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原标题:扒一扒名家作品的华丽外衣


  “非名家不藏”的藏家老王最近遇上了新问题:之前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并且不容易才买到的和田玉名家雕件,如今只要几千元最多万把块钱就能轻易到手,还同样拥有名家签发的收藏证书,扫码一查,也的的确确实出自名家之手,正宗得不能再正宗了。老王十分疑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当前经济不甚景气,名家作品的价值出现了断崖式下滑?那之前高价买进来的东西岂不实实在在砸手里了?!

  老王找来同一名家的两件作品仔细对比,对雕刻技艺领悟颇深的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两件作品乍看上去风格、技巧没啥差别,但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自己收藏的作品无论在构思的精巧、手法的灵动还是细节的处理上,都明显棋高一着。看来事出有因,贵还是有贵的道理,便宜自然也就有便宜的原因了。

  难道,是这些名家最近手上的活太多,时间上忙不过来,工因此粗糙了些?老王把自己关在家里琢磨了好几天,得出了一个令自己也感到惊讶的结论:不仅仅是工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料子问题,应该说跟真正的名家相比,作品的韵味也不一样。说白了,这些“名家作品”并非真正出自名家,至少不是出自在证书上签名的那位名家!

  答案有了,老王却更加疑惑了。

  一通打听之后,老王真正傻眼了:在一些地方(比方南阳石佛寺),竟然有专门靠落名家款为生的雕刻师!他们先前也确实是在雕刻自己的作品,但由于市场竞争太过激烈,手艺平平者糊口可矣,要想赚大钱则难于登天。偏偏一些名家的作品却能够在普通作品的基础上增值几十上百倍,奥妙就在于作品上的款识(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那么,在一件跟名家作品“长”得很像、价格不太高的雕件上落上名家款,岂不是会大大提升作品的市场价?要说起来,研究名家的款子可比研究整个玉雕的造型、寓意、设计等等容易千百倍,专业从事落款业务,不比拿着一块料子琢磨来琢磨去再劳心费神地雕刻简单得多,却赚得多得多!

  “专业落款师”由此诞生,并且渐渐成了气候。

  之前去有“玉都”之称的石佛寺,我从当地玉友口中了解到,落一个名家款收费大约200元,一般一两天就可以取件,所落款识足以乱真。“据说曾经有人拿我们这里落的款给名家本人看,连他自己都看不出哪里有问题。”“专业落款师”很是得意。

  但随后问题就来了:名家们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作品在落款的同时,还会出具带有作品照片、名家签名的收藏证书(不是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因为名家的东西肯定没有材质造假之虞),以打击“盗版款”。

  既然在打击盗版,那为啥还越打击越多,并且就连名家的网站也能够查询到正版的签名与证书呢?

  知情人士的话让老王大吃一惊:一些名家工作室不仅与盗版“握手言和”,而且已经实现“双赢”了!

  原来,名家们起初理所当然地在积极地抵御盗版,不过却发现对手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而“专业落款师”们也有自己难以挣脱的桎梏:可以落名家款,却无法出具可以上网查验的名家证书——总不至于花大价钱将那么些名家的网站全都克隆一份吧?办法总比困难多。也不知谁最先“公关”成功,双方竟然达成一致:名家允许“专业落款师”落名家款,且为其“克隆件”发放正宗名家证书(上网查询确实名花有“主”,而这正是“专业落款师”梦寐以求的);“专业落款师”则按件付给名家(以市场影响力分三六九等)两位数至三位数不等的酬劳。对“专业落款师”而言,区区百十元的付出换来的是更大的利益,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工费因此加码后生意反倒更加兴隆;对见惯了大把钞票的名家来说,这笔钱也不是个小数——“专业落款师”不止一个两个,每天都有不少人给自己“送钱”,岂非乐事一桩?再说眼下和田玉市场不景气,高端产品不仅出货困难,价格也有所松动,而“专业落款师”出品的“名家作品”在价格上则只能算是“中档货”,销售自比真正的名家作品快得多,量也大得多。名家们甚至不用自己动手,就可以天天在家数钞票,天下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吗?

  “李鬼”拥有了“李逵”的合法身份,双方确实实现了当下的“双赢”,甚至连自认花小钱买到真名家作品的消费者也十分满意,但却苦了真正名家作品的“接盘侠”,老王就感觉心中的一股气不知道该冲谁发,却始终无可奈何,只好自认晦气。

  但,这真的是多方满意的、长久的盈利模式?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标题:扒一扒名家作品的华丽外衣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沈从文:用宠辱不惊的心去考古
  • 范曾:艺术家要保持纯净初心 为市场奔走不必要
  • 邵大箴:今后是收藏家们买单 你要画得好
  • 王进玉:书画的真传统是什么
  • 何水法:家长不要强求将孩子培养成艺术大师
  • 中国美协副主席吴长江:加强美术的精准扶贫
  • 吕建中委员:建立艺术品生态链
  • 单霁翔:发挥好民办博物馆优势
  • 库奈里斯眼里的中国
  • 辛德勇:考古无法为海昏侯翻案
  • 追忆华裔艺术家黄齐耀:将中国画风带进好莱坞
  • 黄永玉:我一辈子最不懂的就是市场
  • 用杂技语言讲童话故事 《熊猫寻梦之旅》升华传
  • “儿童化”表达 年画成为文化传承载体
  • 多姿多彩的湘潭民间艺术
  • 电影《风静静吹》主创名单出炉 辽宁民间艺术团
  • 西藏将开设“非遗学堂” 专家免费进行授课讲解
  • 坚守“匠心”!南京民间工艺技能竞赛在老门东
  • 和蝴蝶一样大的风筝见过吗?民间工艺大师在夫
  • 河北广阳:“手艺人”缑建辉的漆器人生
  • 唐卡技艺薪火传承的最好时代
  • 千年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遇传承难题
  • 陆河擂茶制作技艺和河田高景亮相“佛山秋色”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