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艺术 > 书画 > 正文

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1-20 21:13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冯钰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原标题: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

丰子恺《香稻》

  聚焦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冯钰

  中外美术交流的借鉴与融合,对中国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中的主要现象之一。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

  在闭馆维修改造了一年半之久后,于11月18日重新正式对外开放的何香凝美术馆,将与何香凝同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作为考察的对象,推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等策划的“取借与变革:20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展览,展示并研究“在1905~1937年间,有留学日本背景的美术家的中国画改良实践”,探讨美术留学的经验对中国画探索所造成的影响。

  “美术留日生”为20世纪中国画改良提供探索与尝试

  在展览正式开幕之前,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作了题为《留日画家与中国画改良》的讲座,并于次日主持学术研讨会“借路扶桑:留日画家的中国画改良(1905~1937)”。

  据华天雪介绍,“美术留日”通常以1905年黄辅周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为起点,在1905~1923年达到繁盛,在1919年一战结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高涨起来后,“美术留欧”逐渐盛行,慢慢结束了“美术留日”一花独放的格局,进入二者平行发展期,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美术留日”的“戛然中止”。

  在1905~1937年间,以东京美术学校为核心的日本近20处美术教育机构接纳了约六百名中国留学生,其中约72人为正式毕业生。中国留日美术生大多选择学习西画,此外对雕塑、建筑、陶瓷、漆艺、图案、美术史、日本画等也均有涉及。他们回国后遍布于各地“新美术”领域,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初期最重要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受日本画坛“日洋融合”探索的影响,留日美术家中,回国后转向或继续从事中国画的现象,在整个美术留学史上相当突出,这个群体包括黄辅周、何香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约26位画家,颇为可观。其中以丰子恺、关良、陈之佛、朱屺瞻、傅抱石、丁衍庸和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黎雄才等11位画家,成就最为显著,他们为20世纪中国画改良实践提供了异彩纷呈的改良方案,做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贡献,其经验值得后来的艺术家与美术史研究者认真对待。华天雪表示,此次展览即意在通过这11家作品的并置,直观呈现他们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成果。

  11位近现代美术名家作品贯穿民国美术留日史始终

  展览中展示的11位代表性画家的48幅作品并非都是何香凝美术馆的珍藏。据展方介绍,这次展览得到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北京画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君匋艺术院、丰子恺纪念馆等机构和私人藏家慷慨地借展作品,以及获得了上海中华艺术宫、南京博物院、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京都市立艺术大学、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等机构的协助。展出的作品将直观地呈现出11位代表性画家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创造性成果。

  华天雪解释说:“这11位画家,年龄落差达31岁,留日时间由1906年到1935年,前后相错29年,几乎贯穿了民国美术留日史的始终,他们的艺术实践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外来‘日本因素’和由日本‘转译’的‘西方因素’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须注意,他们不仅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地域环境、美术环境存在差异,家庭背景、际遇、个性、知识结构、学艺经历等也各自不同。他们以差异甚大的个体性应对‘融合中西’的时代性,所呈现的艺术面貌虽有共性,但更多独特性,在将他们纳入中国画改良的范畴中来讨论的时候,只有充分重视他们的种种独特性,深入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成因,才会真正对‘中国画改良’这一课题有所推进。”

  展览中的另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是“摹借”。

  当时那批美术留日生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去的,自然在过程中离不开对他人作品的摹借。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这11位画家,对日本的借鉴的情况也很复杂。在1905~1937年这段时间里,以此次画展的十一家为代表的中国画家们,向日本画坛进行了空前的成规模地主动、积极的“摹借”,他们对日本画坛的了解和借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广得多,所受影响既非限于一家一派,更非单一的技法学习,而是大多能融合多种元素,尽量综合地感知日本画坛的新气息——既有与传统中国画渊源颇深的日本南画体系,也有偏于装饰、甜美、雅致的日本画体系,以及所谓“二手西方”一脉等,所呈现出的日本画坛东西洋融合与杂处的多元状态,直接造成了中国画家“摹借”上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转化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可以说,如果没有留日经历和对“日本经验”的摹借,十一家的中国画革新探索将是难以想象的。

  来源:信息时报

原标题: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沈从文:用宠辱不惊的心去考古
  • 范曾:艺术家要保持纯净初心 为市场奔走不必要
  • 邵大箴:今后是收藏家们买单 你要画得好
  • 王进玉:书画的真传统是什么
  • 何水法:家长不要强求将孩子培养成艺术大师
  • 中国美协副主席吴长江:加强美术的精准扶贫
  • 吕建中委员:建立艺术品生态链
  • 单霁翔:发挥好民办博物馆优势
  • 库奈里斯眼里的中国
  • 辛德勇:考古无法为海昏侯翻案
  • 追忆华裔艺术家黄齐耀:将中国画风带进好莱坞
  • 黄永玉:我一辈子最不懂的就是市场
  • 用杂技语言讲童话故事 《熊猫寻梦之旅》升华传
  • “儿童化”表达 年画成为文化传承载体
  • 多姿多彩的湘潭民间艺术
  • 电影《风静静吹》主创名单出炉 辽宁民间艺术团
  • 西藏将开设“非遗学堂” 专家免费进行授课讲解
  • 坚守“匠心”!南京民间工艺技能竞赛在老门东
  • 和蝴蝶一样大的风筝见过吗?民间工艺大师在夫
  • 河北广阳:“手艺人”缑建辉的漆器人生
  • 唐卡技艺薪火传承的最好时代
  • 千年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遇传承难题
  • 陆河擂茶制作技艺和河田高景亮相“佛山秋色”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