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艺术 > 人物 > 正文

丁绍光:希望每一个画家都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艺术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1-16 16:24  来源: 上海观察  作者: 张熠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原标题:丁绍光:希望每一个画家都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艺术

艺术不能强加于人,而应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要创造真正感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我们做到了,古丝绸之路,中国作为工匠大国,用丝绸、瓷器征服了世界。那么现在呢?

5日下午2点,上海世博展览馆第一会议室早已聚满翘首以盼的听众,他们在等待艺术家丁绍光的到来。上海大剧院的女神画、文化广场新落成的音乐厅里绚丽多彩的玻璃画,都是丁绍光的佳作。但当天下午,他不为展示画作而来,而是作客艺博讲堂,分享旅居海外三十多年,从个人经历中生发出的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

东西方文化是一座山的两边

“我只想讲六个字,责任、自由与包容。”如何讲述艺术家与艺术创作的这几个关键词,丁绍光从中华文明的历史谈起。

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到康乾盛世,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话锋一转,丁绍光将听众带入封建社会末期的闭关锁国岁月,“西方用中国发明的火药制造洋枪大炮、侵略中国,把圆明园烧了三天三夜,烧掉的是上千栋美轮美奂的建筑,这是非常屈辱的时代。”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便为救亡图存、复兴中华文化而奋斗。

岁月变迁,虽然中国走出了这段屈辱的岁月,迎来经济腾飞的新时代,但丁绍光认为,艺术家肩上的担子没有变。“经济崛起不等于文化崛起,作为艺术家,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是最起码的责任。”

“复兴中华文化,要对当代的历史、当代的世界有创造力,并且这种创造力要获得世界的认可。”丁绍光认为,东方的许多美学、艺术理念并不落后,只是缺乏和世界接轨。

从古希腊、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到现代美术运动,西方美术经历四次发展高潮。“以前的绘画都是‘眼睛看世界’的再现,但摄影技术出现之后,绘画的记录功能被部分取代了,画家开始找出路,不再画眼睛看到的东西,要画心灵感受。”丁绍光说,“这时期的美学扩大化,出现了非常丰富的美学视角,对美术的形式、美感、造型艺术的可能性进行了发掘。”但西方现代美术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中国却恰逢局势动荡,丁绍光对此不无遗憾:“那个年代留下的作品至今占据了世界各大主要博物馆,但中国在这方面却几乎不沾边。”

中华文化的复兴要从西方美术汲取经验,但同时不能忘本、不能忘根。“西方绘画走的是科学化道路,中国画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科学化,但是更符合艺术的本性。齐白石将‘神似’摆在中国绘画的第一位,‘不似之似谓之似’或是‘法无定相,气概成章’,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好的因素可以继承,它表现了心灵的感受,比如长江万里图,可以把长江的风情、人文等各种东西非常集中地表现出来,西方的透视法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丁绍光认为,真正能震撼世界的是民族的文化、民间的文化。

“东西方文化,就像一座山的两边,两边都要了解,要非常诚实地去探讨一中一西的脉络。中国当代艺术家要考虑根,根是传统。同时,又必须考虑当代,根怎么和当代接轨是很大的难题。”丁绍光说。

上海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祝君波是讲座主持人,看到丁绍光绑着石膏、坐着轮椅来到现场,深受感动,“约这个讲座是在半年前,但不久前丁先生刚摔断了腿,不过他还是坚持来参加讲座,很早就到了会场。”这也是艺术家本人身体力行的“责任”。

找到自由才能形成个人美学风格

丁绍光准备了讲稿,但在实际的讲座过程中却没怎么用到,原因是“这样没有套话,更加真诚一点”。

“自由”是丁绍光的第二个关键词。他将“自由与不自由”的原因分为客观与主观两种。客观因素比如封建专制、法西斯专制对自由的剥夺。但他更想讨论的是艺术家、文化人给自己套上的“主观上的不自由”。

“美术史是非常残酷的淘汰史,据统计,前期印象派的专业画家有2万多人,他们穷其一生在创作印象派画作,但在美术史上留名的只有十余人。因为艺术强调个性解放、原创性和个人美学价值,留下的都是有特殊贡献、特殊美学价值的艺术家。”丁绍光认为,只有形成自己的美学风格,找到自我,才能真正对艺术创作有所贡献。

丁绍光对当下书画界的乱象直言不讳,认为今天的书画界,很多人都在重复前人和古人;条条框框太严重了,画家完全丧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画。所以“文化要消化,消化以后变成自己的。”

美学风格由内而外产生,是重视自己内在感受的结果。“创作是一个逆向思维,是慢慢找到自己的过程。”但每个人找到自我的方式、历经的时间、难易程度都有很大差距,“有些人可能很快找到,有些人可能一辈子也找不到,有些人的艺术可以不停地往前走,像毕加索。即便像毕加索找到自己的特殊性以后还是需要重复,在重复中求变化,在一段时间里变成符号,逐渐形成风格。”丁绍光说。

重复是形成艺术风格很重要的手段,但重复又是使艺术死亡的要害。“中国每个时代的美学都不同,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就用重复的手段把它丰富化,在丰富中往前走。如果到了机械化地重复已经完全没有生命力,那就不能再重复了,不然最后是自己毁掉自己。”丁绍光说。

建立独立权威的评论家队伍

讲座过程中,丁绍光没有休息,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他提到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包容”,这也是他对书画界乱象苦口婆心的劝诫。

“画国画的骂画油画的,具象的骂抽象的,不仅如此,具象的也骂具象,抽象的也骂抽象。”丁绍光观察到,背后谩骂、当面吹捧,或者以权压人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逆淘汰,“我希望每一个画家都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艺术,特别是那些和你艺术观点不同的人。艺术最好的情况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风格都能得到一席之地。”因此,评论家队伍的建立很重要。“吴冠中先生说得很清楚,评论家可以击倒艺术家,又能够指导艺术家。”丁绍光说,“但批评家如果没有独立和自由,则赞美毫无意义。有些杂志只要愿意花钱就能买到版面,这样的杂志永远不可能起到评论家的作用。”

时至今日,中国当代的艺术家数量毫无疑问属于世界第一,也到了从量变转为质变,攀登文化艺术这一金字塔顶端的时刻了。丁绍光将话题引回对当代艺术的展望:“谁代表当代,谁说了都不算,全世界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当代的权威。但中国艺术界对这个话题是无语的、集体沉默的。”他希望能尽快改变这个局面,在全中国掀起对世界当代艺术格局的讨论,反思并定义中国的当代、世界的当代。

原标题:丁绍光:希望每一个画家都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艺术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沈从文:用宠辱不惊的心去考古
  • 范曾:艺术家要保持纯净初心 为市场奔走不必要
  • 邵大箴:今后是收藏家们买单 你要画得好
  • 王进玉:书画的真传统是什么
  • 何水法:家长不要强求将孩子培养成艺术大师
  • 中国美协副主席吴长江:加强美术的精准扶贫
  • 吕建中委员:建立艺术品生态链
  • 单霁翔:发挥好民办博物馆优势
  • 库奈里斯眼里的中国
  • 辛德勇:考古无法为海昏侯翻案
  • 追忆华裔艺术家黄齐耀:将中国画风带进好莱坞
  • 黄永玉:我一辈子最不懂的就是市场
  • 用杂技语言讲童话故事 《熊猫寻梦之旅》升华传
  • “儿童化”表达 年画成为文化传承载体
  • 多姿多彩的湘潭民间艺术
  • 电影《风静静吹》主创名单出炉 辽宁民间艺术团
  • 西藏将开设“非遗学堂” 专家免费进行授课讲解
  • 坚守“匠心”!南京民间工艺技能竞赛在老门东
  • 和蝴蝶一样大的风筝见过吗?民间工艺大师在夫
  • 河北广阳:“手艺人”缑建辉的漆器人生
  • 唐卡技艺薪火传承的最好时代
  • 千年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遇传承难题
  • 陆河擂茶制作技艺和河田高景亮相“佛山秋色”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